生活
去年国庆辞的职,休息了一段时间,去年 12 月底等来了某事的最好结果(于我个人而言),也总算结束了 2 年半的动荡,没啥好说的,人生有劫。
今年上半年,基本上都是在做一些 ai 落地相关的东西,其实没啥技术含量,纯粹是帮帮忙。7,8 月的时候,感觉事情做完了,就准备重新找工作,写了一些文章,做了一些总结,然后在 8 月底的时候开始投简历,花了大概 2 个星期的时间找了份新工作。
其实就业市场还好,预期不要太高,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,不需要太过焦虑。
新工作
9.10 入职了新公司,工作挺忙的,基本上 996,而我平常 8 点到公司,所以是 896。也还好,先这样吧,这几年过得确实不太顺,但努努力,应该慢慢会变好的吧。
工作的挑战性还是有的,主要是做一些底层的优化,前期对于代码不够熟悉,会费一些劲,后面熟悉就好了。比较悲剧的是 9.30 得了阑尾炎,然后当天下午就做了个微创手术,在医院呆了5天。9.30 手术,10.1 术后发烧,啥都没做。10.2 我就开始远程工作了,当时正在做一些 Physx 相关的优化,在医院的几天找出了解决办法,也是挺不错的经历。
职场没啥好总结的,无非就是:谨言慎行,保持沉默,别得罪人。
做性能优化,还是有些可以总结的:
1、优化的必要性
搞清楚是否这块逻辑真的有优化的必要,不要为了优化而优化,往往有优先级更高的事情值得去做,要有经营者的思维。
2、观测与量化
要把问题搞得一清二楚再去优化。观测总是需要写一些观测代码,引入一些 profile 工具,但要警惕观测结果,要去验证观测结果的正确性。另外,优化肯定是要有量化标准的,在优化前就要做好量化,使得整个优化过程都有清晰的量化对比。
3、正确比运行快更重要
不要为了优化而牺牲掉正确性和稳定性,跑得慢但结果正确总好过跑得快但结果错误。
认知
这一年获得了不少新的认知,这些认知于个人是极重要的,当然也都是私人的,不具备什么普遍参考价值。
认知1:如何入睡
办法就是听书,微信读书定时半小时,总可以快速入睡,不管白天是不是喝了茶或是咖啡。
入睡困难这个问题困扰我很多年了,大概从高中开始,也导致我整天都有种没睡够的感觉。今年 7 月的时候,眼睛得了严重的结膜炎,另外,还有尿道炎,医生也不知道怎么会同时有这两个感染,我自己倒是很清楚,因为生病前,有连续 3 晚,我都是凌晨 3、4 点才睡,因为睡不着,干脆就写代码或写文章,直到有睡意才睡,但早上还是醒得早。就这样,免疫力不行了。
为了快点恢复健康,除了吃药,滴眼药水,还是要让自己多睡觉。
重新开始重视入睡问题,其实此前已经试过很多办法了,都没有什么好效果,后面就放弃了。也不知道为何,又想起以前试过的听书的方法,之前用苹果的 airpods,但因为它续航不行,4 个小时后就由于没电发出 ding 的一声,把我弄醒。所以,我决定重新找个真正续航强的,果然给我找到华为的一个便宜但续航特别长的蓝牙耳机:FreeBuds SE 2,单个耳机续航可达 9 小时以上,实际体验起来,更久很多,而且配戴起来不会难受。就这样,听书解决了我的入睡困难问题。
这也给我的一个启示,不要轻易放弃,只要有问题,就不断尝试去解决,总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。
认知2:腰酸痛并不一定是腰肌劳损
尿道感染,我的症状就是尿频、腰特别酸痛。这时我才醒悟过来,原来几年前,我以为的腰肌劳损,实际上就是尿道感染导致的腰酸痛,亏我还去骨科看了好多次门诊,但都没啥效果。于是,还把所谓的 “腰肌劳损” 归因于平常在家里做锻炼的时候动作不规范,打开 keeper 就跟着野练了。
行吧,最终还是找出问题的真相了:)
认知3:学得深,需要好好做笔记
从小以来,学习上我都是不按套路的,上课不听课,喜欢随便做题,不喜欢认真写笔记,有时候写笔记,也是乱涂乱画,也从来不做什么归纳总结,这可能也导致我最终只读了中大,而没能读清北(当然更可能是我的智力不足)。
7、8月的时候,我开始写文章、做总结,又读了一本书:《海绵阅读法:如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》,然后就豁然开朗,原来过去学习不够高效,没有学得深,学得牢,都是因为学得太随意了,没有系统性的归纳总结,系统性的做笔记。
所以,要想精确的掌握某些知识,还是要有系统性的学习,而要系统性的学习,做笔记是很关键很有用的,当你能真正的写出来的时候,才表示你真正的掌握了。否则,那些知识只是经过你的大脑,然后又跑掉了。
认知4:勇敢尝试
人与人的差别,很多时候不是能力、智力的问题,而是想不想、敢不敢去做。行动很重要,开始做就是成功,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,想干什么马上干,干得烂比不干好。
有时候你觉得某些人很菜,但在职场上过得比你好,就要反思一下,是不是你不够勇敢,总是守在某些小小的领域上,没去拓展。虽然运气很重要,但勇气也是需要的。
认知5:发表
虽然 2023 年也写过“发表很重要”,但今年的实践下来,明确了发表确实非常重要。真正要发表的时候,你会特别追求正确、精确,会注意到平常没有忽略的点。
最后
年龄有些大了,可能也渐渐会做不动游戏,所以也想试试 Brendan Gregg 的路子,好好钻研 profiling,希望 2025 年能取得一些突破吧,good luck。
“世道再难,也要呼吸顺畅”,还是舒国治的这句话结尾吧,多留一些时间思考、反思、总结,尽量写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