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四的时候,正式转正了。试用期有点长,半年。其实要到3月10号才满半年,提前了一点点。转正还有个稍正式的转正述职,我正经写了文档,ceo 也正经对我发了问,同个房间里还有vp、技术总监、我的leader、hr、hr总监,他们估计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自信的。我大概总是不分场合的,自信满满的样子。

整个述职的过程,我表达的最多的一个观点就是要保持清晰,要对服务器做充分的量化,只有这样,才能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,包括性能问题。一切都要实实在在去量化,去分析清楚,而不是靠各种猜测,猜测只能找到灵感,找到线头,没法实际解决问题,反而还可能浪费时间。

ceo 跟 vp 其实都是同校师兄,他们都比我厉害得多,得向他们好好学习。虽然我一直也在修炼,但始终没有自己做成一个作品,是时候做一个自己的作品,用业余的时间。

挑战还是有的,我专长是服务端,客户端几乎不怎么写,美术也不通,策划也不通。困难是客观存在的,但也是可以克服的。还有一个是效率问题,虽然 ai 现在被各种吹捧,但形成有效的生产力还比较远。关于这个,我是有资格说的,因为我现在天天用 cursor 写代码,对于 claude 能做什么,还是特别清楚的。

近期,ai 帮我做的事情大致有:

1、lua 面向对象的模块。服务端项目中用到的 lua 对象类是比较原始的,没法热更。ai 帮我写类的主要实现,还写了大量性能测试。ai 这一块基本 ok,不过也在链式继承的问题上误导了我,这个就不展开了。总结起来就是,ai 生成的任何代码,人类都要审核它,理解它,不要想当然的接受。

2、curl 异步调用封装。服务端项目中没有一个像样的 http 模块,所以用 curl 封装了一下,放到线程里做成服务的形式,同时暴露了 lua 接口。这个工作 ai 完成得不错,curl 的异步调用基本正确实现了。

关于 cursor,一开始是特特强烈跟我安利的,我是到后面感觉活太多了,才认真用起来的,一开始也是想着薅羊毛的,后面觉得好用,就开始付费了。谁知付费超麻烦,我的平安银行visa卡都不行,这个一直是可以正常给 github 付费的,cursor 真是矫情了。没办法,只能另外搞了个 wildcard 的虚拟信用卡,成功付费。cursor 每个月费用是 19 usd,但我感觉是百分百物超所值的。

总结起来,虽然 ai 很强了,但还不够强,还需要很多人为的介入。


关于写文章,之前我的想法是要很严谨的,但感觉这样效率太低了,积极性也不高,还不如像云风那样,想到啥写啥,正如他的博客上写着的“思绪来得快去得也快”,我还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可,不要太关心文字的顺序,思路的流畅性,先记下来再说。


3.2 号更新。

成功就是找到自己的热爱与这个世界的需求的结合点。我真正擅长什么,什么事情是我可以不费力就做好的?似乎还是技术。所以,我真的需要做个游戏作品出来吗?做一些纯技术的作品是不是也行?一些开源的项目,一些有用的项目?